百节年为首,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。小时候最喜欢过春节,过了腊八,大人们就开始张罗过年的事,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、置办年货、贴春联。在异乡求学和打工的游子,不管多远都会回家。到了除夕夜,一家人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,团团圆圆。大年初一都穿上漂亮的新衣裳,挨家挨户拜年,小孩开开心心接过长辈带着期许的红包。所以,春节对儿时的我来说既神圣,又充满仪式感。
现如今,我们已不像小时候那样物资匮乏,比起过节吃什么、穿什么,更追求精神上的满足,更需要的是热热闹闹的年味儿,换句话说就是要有仪式感。
春节的仪式感到底是什么?春节的仪式感是家家户户装饰的红窗花、中国结,墙上贴着的红春联,门口挂着的大红灯笼,街上放着的鞭炮和烟花,还有穿在身上的红衣裳,和一代传一代的传统——“年兽”的故事。春节的仪式感就是那遍地盛开的喜庆的中国红。现代审美观的变迁,红色的衣服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常见,有很多人都觉得红色比较土气。但是到了过年,大人小孩穿上红色,却一点都不土,反而很有年味,一片喜庆。这大概是仪式感带来的滤镜吧!
随着生活越来越好,大鱼大肉已不再是年节的代名词。做一些有年味的美食,才能算是春节的仪式感,如包水饺、元宵、做年糕等等。如今,我们的孩子早已尝遍了各种美味佳肴,对这些传统美食大多失去了兴趣。然而每年春节,母亲依旧忙碌着。除了做足春节全家人吃的美食,还要多做些,让我们各自带回自己的小家享用。食物是全天下父母对儿女最朴实、最珍贵的赠予。虽然长大后的我们不再为衣食烦忧,但总也忘不了母亲所做食物的美味,忘不了食物中所蕴含的深深的至爱亲情!
春节的仪式感深藏在阖家团圆的幸福中,这就是为什么不管身处何地,到了春节,都归心似箭。有父母、有亲人在的地方就是家。过年期间走亲访友、亲朋相聚是春节永恒不变的主题,也是中国人对春节的集体记忆。
家是游子们的港湾,是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。不管在外面多艰辛,日子多难,只要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年,第二年又满血复活,重新出发。又是一年春节到,又是家家团圆时。家,因年而圆满;年,因家而温暖。